迪奥发布的中长半身裙:中国马面裙的抄袭争议

迪奥发布的一款中长半身裙被指疑似抄袭中国马面裙设计,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,引发众多网友热议。这款半裙在迪奥官网上展示着前后片交叠剪裁,并声称采用标志性的迪奥廓形。然而,在中国文化中,马面裙的设计特点通常是两片式、前后光面,左右打褶,这在其他裙装设计中较为少见。

马面裙的起源

马面裙,又名马面褶裙,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装之一。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《明宫史》中,描述了裙子的设计和形制特点。马面裙最初是为了方便妇女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开胯裙,裙摆宽大、裙幅飘逸,便于骑行,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流传。

马面裙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,它的源自于旋裙,即两片式围合裙。而多幅拼接的一片式围合裙,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。宋代的裙子已经具备了马面裙的马面形制。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“开胯之裙”。这种裙子由两片面积相等、彼此独立的裙裾合成,缝连到裙腰上。在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也可以看到马面裙的影子。

马面裙的发展

马面裙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。宋代的旋裙逐渐演变成为明代的马面裙,因为裙门重合的部分形成光面,在两边带有对称的裙褶,外形像古代城墙中的防御性建筑“马面”,因此得名“马面裙”。明代马面裙成为京城人士的时尚品,受到了各个阶层的喜爱。尽管在款式、质地和色彩上有严格的区别,但整体而言,明代的马面裙给人们带来清新淡雅的感觉。

明代的马面裙装饰性相对简洁,马面褶大而疏,转动起来宛若月华,因此也被称为“月华裙”。明代马面裙通常还装饰有纹样各异、寓意丰富的裙襕(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)。动物类纹样如龙凤象征吉祥富贵,植物类纹样如牡丹象征富贵、菊花象征益寿延年。马面裙以其华丽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刺绣技艺著称。

清朝时期是马面裙盛行的时期。清代女子服饰继承了明代的传统,马面裙成为了清代女子的标志性裙装。在清代,马面裙的装饰意味进一步加重,裙幅经常呈现出细密褶裥或镶饰纵向襕干缎边的形式。马面裙的裙面刺绣丰富多样,采用了考究的缎边装饰,展现了中国传统女红技艺的精湛。马面裙在清代成熟,并延续到民国时期,成为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。

马面裙在民国时期仍然是爱美女性必备的款式之一。马面裙在风格上继承并发展了清代宽松的款式、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,同时开始与外来的西方元素相融合,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创新能力和手工技艺。这时期的马面裙继续传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,但风格逐渐趋向端庄质朴。

近年来,马面裙逐渐成为现代时装设计的灵感源泉。一些设计师从马面裙的图案纹样中汲取灵感,将其变形重组后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;或者巧妙地结合马面裙的元素进行设计。汉服元素也逐渐融入现代服饰,结合中国传统汉族服饰的精华,创新地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,展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。

对于此次“迪奥事件”,我们不仅要反对文化挪用,更要加大文化输出的力度。通过各种形式传播中国文化的要素和形象,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。